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魚類------心得感想

我因為喜歡吃魚肉,也很喜歡魚,可是媽媽都不我讓養魚,魚肉可以讓人增長知識,吃變聰明,但我還是選這魚類來當主題,海底的魚很多,有深海魚淡水的魚,o
每種魚都有每種魚走,的特色,像秋刀魚長也是烤肉的長的,像1把冰劍,必備物品,吳郭魚的話,媽媽會把牠用成糖醋魚,很好吃,再來是小丑魚,很漂亮也很可愛,想多多認識認識一下,鯊魚的話,是以前有去過海生博物館,所以對他有好奇心,鰻魚苗是爸爸前不久放假時去蘇澳溪裡抓,雖然抓很少,但單單1隻的價額就很昂貴,所以得到了1000多元,這個數字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很高的價格了,垃圾魚長得肥肥的,什麼東西都吃,很有環保概念的魚,鱒魚清蒸或煮魚湯,很好吃,金魚顏色很漂亮,肚子大大的o
當魚雖然很好,自由自在,不用讀書或寫功課,要到那裡就到哪裡,都不用擔心考試,像人類就不一樣,要擔心考試...很多,但是魚也有壞處,牠要擔心被吃掉.被釣人類不用,說來說去,還是當人好 o

秋刀魚(Sanma)


秋刀魚(Sanma)秋味的王者魚,炭烤鹽燒最美味。秋刀魚因身形狹長而稱為San(狹)Ma(真),另一說是多(Takusan)、好吃(Umai)的意思。一般來說,秋天,特別是月圓夜捕獲的秋刀魚如銀刀般美麗,而稱之為秋刀魚,此時更是產卵季節,而肥美多子,以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鎮秋刀魚是一種回遊魚,8月時從北海道南下太平洋,10月時到達三陸沖(宮城縣,寒流及暖流交會處,尤以氣仙沼是秋刀魚最大的魚獲場),再經過房州的九十九里沖,12月到達伊豆沖,翌年的3至4月則移往紀州的熊野灘,之後往四國、九州回遊。脂肪最肥美的是三陸到九十九里沖這一段的秋刀魚,脂肪高達20%,所以從江戶起,連一般老百姓秋天都知道要吃秋刀魚,而雖說熊野灘的秋刀魚脂肪質只有5%,但利用來做成壽司則剛好,一樣成為紀州的地方美食之一。日本海側的秋刀魚確實沒有太平洋側的好吃,但變化做法也帶來另一種風味,如鹽燒、時雨煮、味醂醃後風乾等,魚皮去除後燒烤配飯的秋刀魚飯也很好吃。一般來說,秋刀魚是庶民的料理,日本老電影中常常會拍到一般人家起炭烤秋刀魚的情景,而秋刀魚也提供了戰後日本人補充脂肪和蛋白質的機會,所以對日本人來說,秋刀魚代表的意義遠超過菜餚而已。尾鰭黃色的就是脂肪厚的優質秋刀魚,一般來說是炭烤鹽燒的吃法。---------------------------------------------------------------------------------------------------------------1.秋刀魚是否近海魚種?否~秋刀魚是有一個季節性跟候鳥是依樣的2.台灣本地的秋刀於不知有否受到污染?若受到污染內臟就不能吃,那麼吃秋刀魚就沒意思了.是嗎?不是這樣的~台灣絕大部分都是進口的並非污染請安心食用..漁人創意懷石料理台北縣中和市中山路2段42號02-22433588 (搭捷運-永和頂溪站轉706公車抽水站下車再走幾步就到嚕^^)以下是漁人日本料理的網頁介紹http://www.coupon.com.tw/res_intro.php?id=22433588

秋味的王者魚,炭烤鹽燒最美味。秋刀魚因身形狹長而稱為San(狹)Ma(真),另一說是多(Takusan)、好吃(Umai)的意思。一般來說,秋天,特別是月圓夜捕獲的秋刀魚如銀刀般美麗,而稱之為秋刀魚,此時更是產卵季節,而肥美多子,以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鎮秋刀魚是一種回遊魚,8月時從北海道南下太平洋,10月時到達三陸沖(宮城縣,寒流及暖流交會處,尤以氣仙沼是秋刀魚最大的魚獲場),再經過房州的九十九里沖,12月到達伊豆沖,翌年的3至4月則移往紀州的熊野灘,之後往四國、九州回遊。脂肪最肥美的是三陸到九十九里沖這一段的秋刀魚,脂肪高達20%,所以從江戶起,連一般老百姓秋天都知道要吃秋刀魚,而雖說熊野灘的秋刀魚脂肪質只有5%,但利用來做成壽司則剛好,一樣成為紀州的地方美食之一。日本海側的秋刀魚確實沒有太平洋側的好吃,但變化做法也帶來另一種風味,如鹽燒、時雨煮、味醂醃後風乾等,魚皮去除後燒烤配飯的秋刀魚飯也很好吃。一般來說,秋刀魚是庶民的料理,日本老電影中常常會拍到一般人家起炭烤秋刀魚的情景,而秋刀魚也提供了戰後日本人補充脂肪和蛋白質的機會,所以對日本人來說,秋刀魚代表的意義遠超過菜餚而已。尾鰭黃色的就是脂肪厚的優質秋刀魚,一般來說是炭烤鹽燒的吃法。
參考資料 網站

秋刀魚(Sanma)秋味的王者魚,炭烤鹽燒最美味。秋刀魚因身形狹長而稱為San(狹)Ma(真),另一說是多(Takusan)、好吃(Umai)的意思。一般來說,秋天,特別是月圓夜捕獲的秋刀魚如銀刀般美麗,而稱之為秋刀魚,此時更是產卵季節,而肥美多子,以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鎮秋刀魚是一種回遊魚,8月時從北海道南下太平洋,10月時到達三陸沖(宮城縣,寒流及暖流交會處,尤以氣仙沼是秋刀魚最大的魚獲場),再經過房州的九十九里沖,12月到達伊豆沖,翌年的3至4月則移往紀州的熊野灘,之後往四國、九州回遊。脂肪最肥美的是三陸到九十九里沖這一段的秋刀魚,脂肪高達20%,所以從江戶起,連一般老百姓秋天都知道要吃秋刀魚,而雖說熊野灘的秋刀魚脂肪質只有5%,但利用來做成壽司則剛好,一樣成為紀州的地方美食之一。日本海側的秋刀魚確實沒有太平洋側的好吃,但變化做法也帶來另一種風味,如鹽燒、時雨煮、味醂醃後風乾等,魚皮去除後燒烤配飯的秋刀魚飯也很好吃。一般來說,秋刀魚是庶民的料理,日本老電影中常常會拍到一般人家起炭烤秋刀魚的情景,而秋刀魚也提供了戰後日本人補充脂肪和蛋白質的機會,所以對日本人來說,秋刀魚代表的意義遠超過菜餚而已。尾鰭黃色的就是脂肪厚的優質秋刀魚,一般來說是炭烤鹽燒的吃法。

海水魚喲秋刀魚(Sanma)秋味的王者魚,炭烤鹽燒最美味。秋刀魚因身形狹長而稱為San(狹)Ma(真),另一說是多(Takusan)、好吃(Umai)的意思。一般來說,秋天,特別是月圓夜捕獲的秋刀魚如銀刀般美麗,而稱之為秋刀魚,此時更是產卵季節,而肥美多子,以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千葉縣及相模灘沿岸為產卵季的最南限。鎮秋刀魚是一種回遊魚,8月時從北海道南下太平洋,10月時到達三陸沖(宮城縣,寒流及暖流交會處,尤以氣仙沼是秋刀魚最大的魚獲場),再經過房州的九十九里沖,12月到達伊豆沖,翌年的3至4月則移往紀州的熊野灘,之後往四國、九州回遊。脂肪最肥美的是三陸到九十九里沖這一段的秋刀魚,脂肪高達20%,所以從江戶起,連一般老百姓秋天都知道要吃秋刀魚,而雖說熊野灘的秋刀魚脂肪質只有5%,但利用來做成壽司則剛好,一樣成為紀州的地方美食之一。日本海側的秋刀魚確實沒有太平洋側的好吃,但變化做法也帶來另一種風味,如鹽燒、時雨煮、味醂醃後風乾等,魚皮去除後燒烤配飯的秋刀魚飯也很好吃。一般來說,秋刀魚是庶民的料理,日本老電影中常常會拍到一般人家起炭烤秋刀魚的情景,而秋刀魚也提供了戰後日本人補充脂肪和蛋白質的機會,所以對日本人來說,秋刀魚代表的意義遠超過菜餚而已。尾鰭黃色的就是脂肪厚的優質秋刀魚,一般來說是炭烤鹽燒的吃法
參考資料

[石斑魚]




石斑魚為暖水性魚類,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 400 種,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成為養殖魚類發展相當迅速,在台灣則以鮭形石斑﹝E.salmonoides﹞、 青 點 石 斑 ﹝E.fario ﹞、 瑪 拉 巴 石 斑 ﹝ E.malabaricus ﹞、 帶 點 石 斑 ﹝ E.suillus ﹞、 老 鼠 斑 與 鱸 滑 石 斑﹝E.tauvina﹞等 ,而以帶點石斑及瑪拉巴石斑最受養殖戶喜愛。目前石斑魚開發的新品種有龍膽石斑和老虎斑,其在市場具有相當的潛力,是一種值得開發的養殖種類,而種苗來源是其一大問題,有待各界去克服。

瑪拉巴石斑與點帶石斑分布範圍甚廣,屬於沿近海域之品種,性喜棲於岩礁、海底洞穴、珊瑚礁或能隱蔽處,常在河川入海囗及沿岸礁岩處可發現,其幼魚常聚集於海島密佈之水域。為肉食性魚類又生性多疑,除非經過馴餌或在非常飢餓狀態下,否則不會浮上水面搶食,通常會等餌料下沉一段距離後才會游近吞食,並迅速游回隱蔽處,若遇餌料不適囗或鮮度不良,會有再吐出棄食現象,若遇激烈刺激或撈捕也易將胃中食物吐出。

名稱
產卵期
雌魚繁殖年齡
雄魚繁殖年齡
雌魚繁殖體型
雄魚繁殖體型
抱卵數
繁殖水質
瑪拉巴石斑
3~6月
3年以上之雌魚
8年以上之雄魚
40~45公分2.5公斤
60公分6公斤以上
3~6萬
水溫20~27℃鹽度30~33
老鼠斑
5~7月
3年
3~4年
1~2公斤
3~6公斤
5~38萬
水溫26~28℃鹽度30~35
點帶石斑
3~7月
3年以下之雌魚
8年以上之雄魚
40~45公分2.5公斤
60公分6公斤以上
3~6萬
水溫 22~28℃鹽度 30~33

(一) 、人工授精法: 挑 選 成 熟 度 佳 雌 雄 種 魚 , 注 射 性 腺 激 素 ﹝ HCG , 1IU / 克 魚 重 ﹞ 催 熟 , 通 常 在 打 2 ~ 3 針 後 便 進 行 擠 壓 採 卵 與 採 精 , 採 卵 後 行 乾 導 法 授 精 ,數 分 鐘 後 進 行 洗 卵 。 受精 卵 為 浮 性 卵 . 再 利 用 虹 吸 法 將 底 層 死 卵 移 出 。(二) 、自然產卵法: 經荷爾蒙催熟之種魚或已成熟之種魚移入產卵池中,讓其自然交配產卵。產卵池分小型池及大型池,小型池只需注水形成水流後,於出水囗處以收集網收集浮性卵,大型池則以水車製造水流再於水流方向尾端 架 置 U 形 集 卵 網 , 收 集 魚 卵 , 收集之魚卵需經過靜置分離,將下沉或末受精死卵移出。

(一) 魚花培育(受精卵~白身) 受 精 卵 以 止 水 打 氣 在 一 般 海 水 ﹝ 鹽 度 35ppt ﹞ 水 溫 27"C 左 右 時 約 24 小 時 可 孵 化 。石斑仔稚魚孵化後第三天卵黃囊被消耗殆盡開始索餌,投餵仔稚魚之惰形要依仔稚魚囗徑之大小、運動能力、消化器官和腺體發育程度選則合適餌料生物,也可利用稚魚孵化後天數及大小選用合適餌料,在投餵餌料生物需注意重疊餌料生物之調配,避免餌料生物間食物競爭。(二) 寸苗培育(白身~2寸苗)室內或室外培育石斑白身苗至2寸苗所需之管理為
1.
育苗池處理:室外土底育苗池先除污泥並曝晒池底,再注入海水培養魚苗之餌料生物;室內水泥池則沖洗池壁並消毒後注入乾淨海水。
2.
放養魚苗:先取數尾魚苗放養試水做觀察,過幾天如一切正常就進魚苗放養,同時藥浴以提高活存率。
3.
馴餌:定點投放可供躲避之物集中魚群以便馴餌,餌料以小型大肚魚苗或岩仔﹝蝦虎﹞最好,另下雜魚冷凍後再行切碎亦可,飼料大小以魚苗囗徑一半為宜,投餵次數每天 2 ~ 3 次,馴餌期間需注意水質變化。
4.
養分:石斑苗有殘食現象,在高水溫魚苗成長快,分養約 15 天一次.低水溫魚苗成長慢,20 ~ 30 天篩選一次,使用寸篩及寸二篩之白鐵篩仔將魚苗分成大、中、小三種規格,大型魚苗可放進養成池開始養成或出售。

養殖8~12個月即可達上市體型。

台灣目前養殖之石斑魚以點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與瑪拉巴石斑魚(E. malabaricus)為主,體長約3公分俗稱白身的石斑魚苗,1991年的產量估計為600萬尾,1995年則增加為2000萬尾。但俗稱二吋稚魚(體長6~7公分)1991年產量為400萬尾,1995年僅增至800萬尾,顯示石斑魚由白身蓄養至二吋稚魚仍有待克服的難題。在一般蓄養過程中,為避免殘食,需常篩選,但也因而造成緊迫及增加疾病感染機率。為改進蓄養效率,我們研發一套蓄養系統,利用水流及氣泡使糞便及殘餌易於快速流出,病菌害蟲不易滯留,而使水質維持良好並避免疾病感染,且不用篩選,同時水流又能刺激食慾,因此可提高養殖密度、蓄養活存率及加速成長。本系統利用直徑88cm高46cm之FRP圓形水槽蓄水200公升,架設開口在距池底1/3水位處之進水管,進水口接彎頭,彎頭內置打氣石(使溶氧快速均勻擴散,並藉氣泡將池底污物頂上排出),排水管位於中央用以控制水位並使排水自頂端開口流出。以此種設計之水槽9個,分別放養400~2000尾白身魚苗,投以中型毛蝦(俗稱赤尾青)及叉尾眶燈魚(俗稱大肚魚),經過26天蓄養後,成長為體長7.8~8.9公分,體重7.3~11公克的稚魚,活存率為64~88%。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點帶石斑魚(pinephelus coioides)仔魚之最適初期餌料,比較單獨或併投牡蠣受精卵、小型輪蟲(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以及極小型輪蟲(Brachionus sp.)的適用性。小型輪蟲大小為143~224 mm,平均182±21 mm,極小型輪蟲大小為122~176mm,平均154±13 mm。試驗結果顯示牡蠣受精卵及極小型輪蟲都適合作為過餌第一天(F1)的食物;在F1~F3期間僅投餵牡蠣幼生,魚苗成長不好;又在F1~F3階段,單獨投餵極小型輪蟲與併投牡蠣受精卵和極小型輪蟲,至F6的成長與活存在二種處理間僅有些微的差異;在F4~F15餵給同樣餌料時,F15的魚苗以在F1~F3時同時投餵二種餌料者較佳。魚苗的總脂肪酸、EPA、DHA含量以及DHA/EPA比均隨魚苗大小而變,且對應其所攝食餌料生物的成分。F15魚苗的總脂肪酸含量愈高者,成長愈快;DHA或EPA含量較高者,活存也較高。
  點帶石斑魚仔魚之適合初期投餌順序為:在F1~F3投餵牡蠣受精卵及極小型輪蟲,其後投小型輪蟲直到投餵豐年蝦為止,輪蟲必需以HUFA含量高的食物強化其營養。在孵化後必需添加微藻如擬球藻及東港等鞭金藻,並在投餵輪蟲階段維持藻濃度為100,000 cells/ml。若缺乏極小型輪蟲,從F2起投餵小型輪蟲。

赤點石斑魚(赤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kaara鑲點石斑魚(鑲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mblycephalus寶石石斑魚(寶石斑魚) Epinephelus areolatus青石斑魚(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awoara橙色石斑魚(布氏石斑魚) Epinephelus bleekeri點列石斑魚(點列石斑魚) Epinephelus bontoides褐石斑魚(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bruneus網紋石斑魚(密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hlorostigma點帶石斑魚(點帶石斑) Epinephelus coioides珊瑚石斑魚(黑駁石斑魚) Epinephelus corallicola細點石斑魚(細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yanopodus小紋石斑魚(小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epistictus擬青石斑魚(擬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黑邊石斑魚(赤石斑魚) Epinephelus fasciatus棕點石斑魚(棕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六角石斑魚(六角石斑魚) Epinephelus hexagonatus鞍帶石斑魚(鞍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nceolatus寬帶石斑魚(寬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花點石斑魚(花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maculatus瑪拉巴石斑魚(瑪拉巴石斑魚) Epinephelus malabaricus黑點石斑魚(黑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melanostigma蜂巢石斑魚(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merra弓斑石斑魚(吊橋石斑魚) Epinephelus morrhua八帶石斑魚(間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octofasciatus紋波石斑魚(紋波斑魚) Epinephelus ongus琉璃石斑魚(琉璃石斑魚) Epinephelus poecilonotus清水石斑魚(清水石斑魚) 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玳瑁石斑魚(玳瑁石斑魚) Epinephelus quoyanus電紋石斑魚(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radiatus紅梢石斑魚(雷拖氏石斑魚) Epinephelus retouti半月石斑魚(霜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rivulatus七帶石斑魚(七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吻斑石斑魚(吻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spilotoceps南海石斑魚(南海石斑魚) Epinephelus stictus巨石斑魚(鱸滑石斑魚) Epinephelus tauvina三斑石斑魚(三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trimaculatus藍身大斑石斑魚(藍身大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tukula波紋石斑魚(波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undulosus

[鰻魚]


應該餵鰻魚吃甚麼?



食性:鰻魚是肉食性動物,牠的牙齒細小呈鐮刀狀,蟲類、小魚、魚卵、小水鳥都吃,連水中的一些腐植質也不放過;人工飼養的鰻魚則吃浮料和粉料等人工餌料;最特別的是成熟的雄、雌鰻魚,在游回大海產卵的旅程中,是不吃東西的哦!
飼養鰻魚並不需要甚麼特別的配備喔!只要將牠放置水族箱中,按造正常的養殖步驟處理,就能將他培育的很好囉!

鰻魚養殖方法實際上略分為二階段,一為從鰻線養成鰻苗,另一是從鰻苗再養成成鰻,鰻魚是種生命力極強的水產生物,其適應環境範圍很大,容易馴養於魚池。為提高生產量,師法專家學者論述,採取「適地」、「適種」、「適材」、「適法」的養殖策略(郭法84),以期成功創造最高效益,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一) 養鰻場的選擇(適地)
  選擇台東知本作為養鰻場所,該地點具備了各種養鰻必要的地理條件,例如:1.水質良好,不含有任何有毒成份;2.該地地質為砂質壤土,有相當保水力;3.水源豐富,在豐水期絕無氾濫的地方,在缺水期亦不會發生旱災,且不會發生任何水權爭議之處;4.陸空鐵路交通方便,通訊方便,電力也非常充足;5.地勢適宜容易注排水;6.民情純樸,且地處海邊無噪音干擾,是個非常適合養殖鰻魚的地方。 (二) 養鰻種類(適種)
  選擇鰻種,仍以容易飼養也容易存活的日本種鰻魚為養殖種類。(三) 養鰻場的規劃(適材)
  養鰻適材可謂包羅萬象,舉凡魚池設計材料飼料,網具及經營管理所需的人才等,而本公司認為上述適材,應具有養鰻 興趣能忠實熱誠飼養管理之人才最為重要,也才能獲得成功經營,所以特別指派高階主管負責駐場指揮、輔導及管理監督等工作,所需工作自新園工廠調派人員前往執行,從不委外或請託他人,在放養一年多以來,業務蒸蒸日上,養鰻技術越來越順手,工作人員均能盡心盡力,不辭辛勞,為公司養鰻事業開創美好的未來。(四) 養殖飼料管理(適法)
  養鰻專家郭法先生指出,適法是指飼養經營管理的得法而言,可謂是養鰻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因為執法是完全靠人為,所以養鰻事業的成敗端賴於執法的飼養管理人員之作法得法與否。因此本公司的全體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如同照顧初生嬰兒般的心情去飼育管理,舉凡種苗的購放、馴養、給餌及鰻魚營養的調配等,均以耐心、細心、專業,並配充分的時間專心的照顧管理。以確保本公司養鰻事業能有較佳的成果。
養鰻魚要注意防治疾病:
http://www.miobuffer.com.tw/mlfc/summary/eel.htm
鰻魚是魚嗎?一點也沒錯!
學名:我們常見的日本白鰻,學名是Auguilla japonica,英文名字是Japanese eel。
生活習性:鰻魚屬於周緣性淡水魚,對海水的適應能力極強,亦可生活在淡水。平時棲息於河川、湖泊、池、沼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岸或者土洞裡,晚上出來覓食,屬於夜行性魚類。
體型:鰻魚的體型細長像蛇,屬於長帶型,又叫做鰻型。
體色:鰻魚的體色,會隨著棲息處的不同而有變化;不同年紀的鰻魚,體色也不相同,幼鰻顏色偏黃綠色,一旦到了生殖期,顏色會變成銀灰色;同年齡的鰻魚,雌鰻的體色較雄鰻淡。人工養殖的鰻魚有暗綠色、茶褐色、蒼黑色等,其中以藍色最受消費者喜愛。
壽命:野生鰻魚的壽命可達十數年,最久的可達五十年;不過,一般養殖的鰻魚通常一年即可賣出。如何知道鰻魚的年紀呢?我們可以從鰻魚的鱗片看年輪,也可以在鰻魚死後取出耳石做切片檢驗,鰻魚耳朵裡的耳石,有像樹年輪一樣的圈紋,一圈代表一年,數一數就知道鰻魚的真正年齡了。
性別:鰻魚如何分辨雄雌呢?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哦!一般來說同年齡的鰻魚,雌鰻比雄鰻大,且體色也較淡。
鰻魚的一生:
鰻魚卵在海中孵化時,叫做「狹首幼魚」,體長約1-2公分,全身透明的,像一片柳葉,又稱為「柳葉鰻」,隨著海潮漂流攝取食物。
當柳葉鰻變態成全身透明、細常的鰻魚寶寶時,叫做「鰻線」。這個時候的鰻線已經有鰻魚的形狀,身長約四、五公分,像線一般細,因此被稱為「鰻線」,因為這個時期的鰻魚還是透明的,又叫做「玻璃鰻」
鰻魚寶寶隨著海水漂流,要花費一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游到河裡,然後在淡水的環境中長大。幼鰻剛開始的體色是黃綠色又叫做「黃鰻」,等到進入生殖期後,體色會變成銀灰色,又叫做「銀鰻」。
每年的十月到隔年一月,成熟的鰻魚會順著河流,游到深海中產卵,然後衰竭死亡。

鱸鰻
日本鰻(白鰻)
錢鰻
薯鰻
灰海鰻
參考資料 網路
2007-09-01 21:44:10 補充
鰻魚養殖方類說明:鰻魚養殖分為"傳統式養殖"和"集約式養殖"傳統式養殖法是用室外的土池或水泥池、磚池或是混合水池來養大多式養日本鰻.也就是白鰻在每過一段時間便行間捕工作.依照鰻魚體型分開飼養投餵的大多是團狀飼料但是在間捕時常會對造成鰻魚傷害而且容易因為池水管理不當造成鰻魚的疾病在間捕時也較費人力和時間~
2007-09-01 21:44:37 補充
集約是養殖是在室內.也稱為工廠式養殖使用一套電子控制循環系統養殖鰻魚投餵的是浮性粒狀飼料放養密度、投飼料量及產量又高出集約式養殖很多能夠養殖傳統式養殖法不能養殖的歐洲鰻主要特性是養殖環境在人為密集的管理控制下,相當穩定水經循環處理後再使用.需要的人力比傳統式養殖法少得多可是設備投資及能源(電力)耗費大而且一套設備不便宜在電子監控系統上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飼養密集~照顧不當造成死亡的風險也大
2007-09-01 21:51:55 補充
鰻魚養殖介紹: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eel/tsld002.htm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eel/sld003.htm鰻魚養殖面積: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eel/sld004.htm鰻魚生產量: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eel/sld005.htm鰻魚平均價格:http://ecaaser3.ecaa.ntu.edu.tw/weifang/eel/sld008.htm

鰻魚是魚嗎?一點也沒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鰻魚吧!
學名:我們常見的日本白鰻,學名是Auguilla japonica,英文名字是Japanese eel。
分類地位:分類學上將魚類分成兩個綱,分別是硬骨魚綱和軟骨魚綱,屬於硬骨魚綱的魚類有堅硬的內骨骼;鰻魚即是屬於硬骨魚綱,鰻目,鰻亞目,鰻鱺科。
生活習性:鰻魚屬於周緣性淡水魚,對海水的適應能力極強,亦可生活在淡水。平時棲息於河川、湖泊、池、沼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岸或者土洞裡,晚上出來覓食,屬於夜行性魚類。
體型:鰻魚的體型細長像蛇,屬於長帶型,又叫做鰻型。
體色:鰻魚的體色,會隨著棲息處的不同而有變化;不同年紀的鰻魚,體色也不相同,幼鰻顏色偏黃綠色,一旦到了生殖期,顏色會變成銀灰色;同年齡的鰻魚,雌鰻的體色較雄鰻淡。人工養殖的鰻魚有暗綠色、茶褐色、蒼黑色等,其中以藍色最受消費者喜愛。
大小:野生鰻魚體長約60-90公分,體重約一公斤,最長可達130公分,體重約五公斤。不過我們平常食用的日本白鰻,大都是人工養殖的成鰻,通常身長約40-50公分,重量約在150-500公克間,也就是六尾一公斤到二尾一公斤之間。
運動方式:鰻魚的游泳方式在魚類的運動方式中,屬於特殊的蛇行型,又叫做鰻型,因為身體長、尾鰭不發達,游泳時以S型的曲線向前推進,像蛇在爬行,時速約每小時2-4公里,比起一小時80公里的旗魚,鰻魚算是慢郎中啦。
食性:鰻魚是肉食性動物,牠的牙齒細小呈鐮刀狀,蟲類、小魚、魚卵、小水鳥都吃,連水中的一些腐植質也不放過;人工飼養的鰻魚則吃浮料和粉料等人工餌料;最特別的是成熟的雄、雌鰻魚,在游回大海產卵的旅程中,是不吃東西的哦!
壽命:野生鰻魚的壽命可達十數年,最久的可達五十年;不過,一般養殖的鰻魚通常一年即可賣出。如何知道鰻魚的年紀呢?我們可以從鰻魚的鱗片看年輪,也可以在鰻魚死後取出耳石做切片檢驗,鰻魚耳朵裡的耳石,有像樹年輪一樣的圈紋,一圈代表一年,數一數就知道鰻魚的真正年齡了。
鱗片:剛剛提到鰻魚的鱗片,你一定很想問:『鰻魚有鱗片嗎?』答案是有!鰻魚的鱗非常細小、柔軟,隱藏在皮膚下面,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可能還沒發現呢!
性別:鰻魚如何分辨雄雌呢?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哦!一般來說同年齡的鰻魚,雌鰻比雄鰻大,且體色也較淡。
鰻魚的黏液:鰻魚的身體表面經常分泌黏液,這黏液具有保護作用,因為鰻魚的皮膚也能吸收空氣中的氧氣,所以鰻離開水面後,只要身體表面的黏液不乾,就能保持一段時間不會死亡。
降河性迴游:鰻魚為了產卵,從淡水游向海洋的習性,叫做「降河性迴游」。一般來說有許多魚有迴游情形,迴游的原因包括:一、尋找合適的水溫;二、尋找食物;三、尋找產卵的地方。其中鰻魚即是屬於第三種尋找產卵的地方。
長途旅行家:鰻於是魚類中最有名的長途旅行家,因為牠游回大海產卵的距離長達五千公里以上,是魚類中最長的。
鰻魚的一生:
鰻魚卵在海中孵化時,叫做「狹首幼魚」,體長約1-2公分,全身透明的,像一片柳葉,又稱為「柳葉鰻」,隨著海潮漂流攝取食物。
當柳葉鰻變態成全身透明、細常的鰻魚寶寶時,叫做「鰻線」。這個時候的鰻線已經有鰻魚的形狀,身長約四、五公分,像線一般細,因此被稱為「鰻線」,因為這個時期的鰻魚還是透明的,又叫做「玻璃鰻」
鰻魚寶寶隨著海水漂流,要花費一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游到河裡,然後在淡水的環境中長大。幼鰻剛開始的體色是黃綠色又叫做「黃鰻」,等到進入生殖期後,體色會變成銀灰色,又叫做「銀鰻」。
每年的十月到隔年一月,成熟的鰻魚會順著河流,游到深海中產卵,然後衰竭死亡。
參考資料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4500150/2a01.htm

[金魚]


日本金魚的品種
藉由明朝末期大阪商人的船運引進,早期進入日本貴族的金魚品種只有和金(即草金魚)、琉金及出目金(即龍睛)三種。 第二次的有計劃引進是在二次大戰後,日本透過台灣自中國又相繼引進了青文魚、銀魚、珍珠鱗、丹頂、水泡眼及茶金等品種。自明朝末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長達近六百年,但日本在第二次大戰後又藉由台灣引進了中國百年來新創品系後,著實地開始為日本自有品系打下紮實根基。
同我所言,中國金魚以價廉物美、品種顏色多取勝,主要品系皆以能從玻璃水族箱側面欣賞為主,故魚體較圓滿。而日本金魚因民族性的不同,加上日本對於金魚的品種及質量要求極高,在不斷地選種、育種比賽下,造就了日本金魚主要以身體短、尾巴長為要求重點,著重在俯視(由上往下)欣賞。
日本金魚主要依形態來區分,可概略分為三大類:
一、 和金型(草金魚型)
和金承襲了其老祖宗—鯽魚的體型,扁扁的身體,體色多為紅色或紅白色,因身體側扁的關係,加上魚鰭較短小,所以多半用來欣賞側面。草金魚即為金魚的原種,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金魚多半是以此為母本發展出來的。另有彩色草金魚(即朱文錦),有尾鰭修長飄逸的彗星(即琉金與和金的雜交種),耐寒易養的山形縣金魚及模樣像孔雀尾巴的地金(即孔雀尾,又稱六鱗色
屬和金的突變種)。
二、 琉金型
身體圓胖肥短,腹部圓突且頭部較尖的品種。常常出現在市場上且較知名的有: 琉金、Calico琉金(卡力考琉金)、出目金、荷蘭獅子頭、東錦及土佐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 最早的日本琉金相傳還是在西元1772~1788年由台灣傳入日本的!! 明朝的張謙德在”硃砂魚譜”中亦特別描述了琉金這尾鰭特別發達,長度超過身體一半的美麗魚種。
而日本人所謂的出目金,正是中國流行的龍睛,其中又以全黑出目金(或全紅出目金)最受歡迎! 而荷蘭獅子頭又稱獅子頭,約於西元1800年左右於長崎引入日本,雖叫獅子頭,但頭部肉癅發達仍不及蘭壽,該品系中最有名的要算是(五花獅子頭)了!!
另有彩色高頭之稱的東錦,則是日本昭和初年就由橫濱的金魚愛好者以彩色出目金及琉金雜交選拔而得的珍貴品種!! 1920年左右才定名為東錦! 與獅子頭的差別主要是東錦的頭部肉瘤較不發達,魚鰭長且分支多! 台灣喜愛此類大魚的人士頗多,經過多年的選拔及民族性差異,中國繁殖的東錦多半是以紅色為底色,而日本多半是以青色為底色!! 另外是頭部肉瘤為鮮紅色者為上品。
最近最被台灣金魚愛好者風迷的要算是土佐金了! 中國稱之為(蝶尾),這種由琉金仔代變異所產生的金魚,最早出現在西元1845年左右的日本高知市。特徵是尾巴的兩端自然翻轉,日本講求以淺水盆飼養此魚,以求能在餵食時或游動的時候更清楚看見尾巴翻轉如蝴蝶飛舞般美麗生動!! 筆者親見此魚則覺得是朵美麗盛開的花朵,在遴遴波光中隨風搖擺,驚嘆之餘彷彿還聞到花朵自然散發的香味!! 要說它是金魚界的女王,絕不為過!! 但在日本金魚界中,此魚的繁殖卻不是那麼簡單!! 老前輩都聲稱光是學換水就得學4年!! 難怪連中國的金魚高手都對此魚束手無策!! 也難怪有許多的養土佐金之(土法)隨之出竉: 有認為土佐金的卷曲尾巴是小魚動過手術?! 有人認為是日本的淺水小盆養殖才能造成卷曲的尾巴 ….. 眾說紛云,也都是在土佐金美麗動人的尾巴上下文章,足見日本人在這隻魚所下的功夫有多深!!
琉金系列中較常見的其他品系尚有: 珍珠鱗、丹頂(台灣或有稱紅帽)等。
三、蘭壽型
蘭壽的特徵就是無背鰭、長卵圓型的身體及腰背部彎曲成弓形,頭部肉瘤發達。代表品種有: 蘭壽、頂天眼、水泡眼及江戶錦等。
中國稱蘭壽為卵虫或虎頭,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呈卵圓型且頭部肉瘤發達。日本經過歷代的選拔及比賽,講求從上往下俯視欣賞此魚,頭部需為長方塊狀,中國講求為尖圓頭狀,二者極易辨別!! 日本各地愛好蘭壽者多,喜歡的顏色因地區差異也有不同(例如: 全白者稱為富士峰),蘭壽比賽時甚至有規定色塊分布的規則及給分制度! 使得這擁有古拙之美的金魚榮登為金魚之王!!
而國人較熟悉的朝天眼、水泡眼及江戶錦(中國稱鵝頭)、花房(中國稱為絨球)等,亦屬於蘭壽型金魚。
各位會發現雖然同樣的金魚品種因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叫法及名稱,但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演化改良後,欣賞金魚的角度及顏色亦與中國有明顯不同! 日本人養的金魚多半講求從淺池之上欣賞,主要顏色以紅白兩色為主色,對於翻鰓等畸型魚並不欣賞。 而中國金魚講求體型圓滿,可從側面欣賞,顏色方面則較不喜歡白色,多以黑、紅、金三色為主色。 另一更大區別就是: 中國金魚價格非常低廉,便宜又大碗,人人都買得起!! 而日本金魚則講求泳姿體態,不以量取勝,講求精緻品質下往往一魚千金都難買!! 我想這是日本金魚最大的不同!!

附註: 中日金魚名稱對照表
中文名稱
日本俗稱
草金魚
和金
彩色草金魚
朱文金
孔雀尾
地金
文魚
琉金
龍睛
出目金
獅子頭
荷蘭獅子頭
彩色高頭
東錦
蝶尾
土佐金
紫高頭
茶金
珍珠魚
珍珠鱗
鶴頂紅
丹頂
虎頭
蘭壽
朝天眼
頂天眼
鵝頭
江戶錦
絨球
花房
http://www.eddiefish.com/gfindex.html
協力/八海、北海岸、若林、金魚世家、彩躍、雙溪(依筆劃順序排列)】
紅白魚蘭魚壽 Red-White Ranchu G.
 
金魚概述金魚是銀灰色野生鯽魚的突變種,這是大家所熟知的。金魚的原產地在中國,早在十一世紀時,中國人便從的食用鯽魚中,挑選出紅色、金色、橙色等體色較艷麗的變種個體做為觀賞之用。爾後才逐漸傳至日本及歐美等地,至今,金魚在全世界可算是普遍且廣為人知的水族觀賞魚類。金魚的鑑賞每個人的審美觀必然會受到其過往的經驗、國情背景、文化差異、風水玄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會有其相同及差異之處,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中國及日本等地,因為常有舉辦金魚的品評競賽,因此有制定出評分的標準。不過大多數的金魚鑑賞的依據還是不出體形、色彩、泳姿等這幾個基本的標準。在體形方面,需注重均衡、對稱、平穩、健全及整體比例等要點,此外品種的特徵要表現的明顯且優異;色彩方面,雖然沒有如何搭配才算最佳的標準答案,但基本上單色者要能顏色純正鮮明,雙色及多色的表現則要能對比強烈或是色塊搭配得宜且協調,才會較符合一般人對色彩方面美的要求。當然,優雅而平穩的泳姿,更是一隻優質的金魚必備的條件之一。 
寬尾紅白琉金 Red and White Ryukin with Broad Tail G. 此品系是經由長期的優生改
良而來, 牠有著短圓體形、高聳挺拔的背、紅白相間的體色以及寬大而舒展的尾鰭
 
文系金魚金魚由金鯽的單尾鰭(兩片),突變出三尾,其尾心(尾蕊)相連,如"和金";進而尾心(尾蕊)分離成四尾,這是早期的"文魚(紋魚)"。此時身體仍是長身的,直到18世紀短身又長鰭才出現,即現在所稱的”文魚”。以文魚發展出來的系統,統稱為文系。文系金魚的鑑賞通則為身體宜短而圓,腹部要豐滿圓潤;尾鰭,除特殊品種外,以蝶形最佳,即所謂的"蝶尾"。蝶尾的必備條件是,尾鰭的前鰭與身體成十字,其前緣(親骨)更須向前伸展。鰭先端向左右伸展(即張力要強),尾心(尾蕊)須分離成四尾。所以尾鰭向後伸或向下垂,均為次級品。而尾鰭也要略翹,尾柄與尾心要有適當的角度,太平而成一直線或向下垂及凹陷均不佳。
短尾紅琉金 Red Ryukin G.
 

[鱒魚]



鱒魚
(Salmo playtcephalus)
鱒魚屬鮭目,鮭科,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也只有10種左右。
它們通常都棲息在淡水中,有幾種到繁殖季節會遊入海中。鱒魚和大馬哈魚同目同科,有親密的親緣關係。現在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視人工繁殖和飼養鱒魚。
鱒魚主要屬於兩個屬,大馬哈魚屬和紅點鮭屬。大馬哈魚屬包括大馬哈魚和幾種鱒魚,紅點鮭屬包括幾種也可以稱為紅點鮭的鱒魚。這兩屬鱒魚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身體的顏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齒的形狀不一樣。紅點鮭屬鱒魚在比較黑的膚色上有紅色或者乳白色的斑點。紅點鮭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馬哈魚屬的鱒魚膚色比較淡一些,上面有紅色或者黑色的斑點,牙齒比較稀疏。
由於生理結構不規則,身體的顏色和大,鱒魚是最難分類的魚類之一。加上人工飼養和雜交以及外來品種的引進,使得鱒魚的分類更加複雜。有幾種原先劃分為斑鱒屬的鱒魚現在普遍認為應劃歸大馬哈魚屬。褐鱒魚是現在唯一劃為斑鱒魚屬的鱒魚,也是鱒魚中的瀕危動物。
鱒魚一般棲息在比較涼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較深的池塘裏。原先主要產於北半球,現在被廣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昆蟲、小魚和它們的卵以及甲殼類動物。鱒魚在春天和秋天產卵,雌魚在河底砂礫層中挖出洞來,然後把卵產在洞裏。那些棲息在海中的鱒魚這進修也會返回內河產卵。卵孵化的時間大約是2—3個月,剛孵出來的小魚苗離開洞以後,依靠浮游生物為生。
紅點鮭屬鱒魚包括溪鱒、湖鱒、海鮭等幾種,大馬哈魚屬包括虹鮭、山鱒、金鱒等幾種。
金鱒是一種色彩不一定很漂亮的鱒魚,土生於北美洲西部高山地區清澈的河流中。歐洲海鱒原先是歐洲比較常見的鱒魚,現已廣泛地引進到世界各地適合於它們生長的水域。
由於鱒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撈,因此,全世界大多數野生山海鱒、山鱒等鱒魚都數量銳減,陷入瀕危狀態。

參考資料 http://www.losn.com.cn/hjbh/worldanimals/prl/4-18.htm

鱒魚為高冷性淡水魚類,喜歡生活在6℃~13℃的冷水域,其肉質鮮嫩,素有『魚者之尊』的稱號。鱒魚因背部是深灰色,下腹為銀白色,頭與體背、體側密佈著明顯的小黑點,沿體側有一條桃紅色帶,形狀有如彩虹,因此又稱『虹鱒』。鱒魚則是生活於河川,繁殖時順河下游到河海之交產卵,待幼魚孵化成長,再返回河中生活,但偶而亦返河海之交覓食。鱒魚屬於硬骨魚綱中的鮭科,原產於北半球的溫、寒帶水域,幾乎全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的蹤跡。鮮美的肉質,極受老饕的歡迎。鱒魚的種類很多,有溪鱒、湖鱒、虹鱒、金鱒等,它們的習性大都相似。還有馬其頓國的歐荷湖區裡的歐荷鱒因為稀少已經成為國寶級魚不許出口。

[鯉魚]


鯉魚公母之分
公母魚的區分,最簡單是看口吻;活力良好的雄魚口吻呈紅色,雌魚口吻不紅而腹部脹。除此以外,雄魚腹鰭全紅而雌魚腹鰭外緣透明或淡白。
此外,也可觸摸鯉魚的腹部,觸感柔軟、豐滿的就是雌魚,觸感結實就是雄魚,雌魚外型較豐滿,雄魚體型較苗條。
1.每當春天到來梅雨之前,公魚會在嘴巴,頭頂邊邊,鰓蓋上,腹鰭上長出白色的小點點。這叫做"追星"。也就是說,有長的就是公的,沒有就是母的。但是只適用當歲魚(今年出生的魚)以上,性成熟的公魚才會有!這叫追星辨別法2.成熟的公母魚撈起來用手翻過來看肚子大便的地方,這個叫泄殖孔,比較呈圓形的是母魚,較成杏形(眼睛的形狀)為公魚;但這需要有經驗的人來看才會比較準!有時太小的魚並無法明確的分辨公母。這是生殖器辨別法。3.以顏色跟鰭的長度來分辨,較深色的通常是公魚,並且每個鰭都比較長,體形也比較修長。母魚則肚子較大,鰭較短。這個叫同中取異法,其實很多時候都無絕對,也就是不太準確!
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051102175
我養的鯉魚也已經2年多從小隻養到大隻,怎麼沒看過他排卵呢?
鯉魚的排卵期都不一定,有些早,有些晚。不過若要讓他孵化率高,建議用塑膠繩(紅色常拿來綁箱子那種),弄得像啦啦隊的彩球並讓它沉到水底,盡量做多一點(孵化率會提高)。
鯉魚飼養方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01703008
鯉魚
鯉魚是一種軟鰭
淡水魚,生活在池塘或緩流中,植食性,可長得相當大,壽命很長,原產地亞洲
鯉魚與
四大家魚
說四大家魚中沒有鯉魚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傳聞唐朝的皇帝姓李,而鯉與李諧音,犯了皇帝的忌,於是把鯉魚改稱為「赤公」。當時朝廷還頒了一項法令,規定捕到鯉魚必須放生。全國上下不准吃鯉魚,誰賣鯉魚就要受罰,並且打60大板。這樣,就沒有人再養鯉魚了,使傳統的養鯉業受到了嚴重摧殘。後來的四大家魚中當然就不會有鯉魚。但後來有人根據
唐詩否定了這個傳言。另一說法是把重點放在就「家魚」的定義上,據說鯉魚可以自然繁殖而青、草、鰱、鱅卻是需要人工繁殖的,鯉魚不能算是完全的「家魚」,所以不能位列其中。不過這說法也沒有依據。第三個解釋是一些人認為「家魚」的故鄉就是江浙地區(湖南、湖北、江蘇、浙江)一帶,而江浙地區很少有人吃鯉魚,因此養殖的也就比較少,故鯉魚不算是普及的「家魚」。
http://www.tkms.ptc.edu.tw/html/class/3/³½­]©ñ¬y.htm

鯉魚是屬於雜食性的魚,所以它什麼都吃!從天上飛的蚊虫到地上的昆蟲、地下的蚯蚓以及水中游的小魚、小蝦,還有人類吃的飯粒、麵包、饅頭、土司、青菜等等,反正能下肚的它都吃!問題是在人類飼養的環境中,就不能讓它亂吃,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食物很容易污染水質,水質惡化很可能導致魚隻的暴斃,不可不慎!所以你還是到水族館買錦鯉專用飼料比較保險!買飼料要買浮水性的飼料,不要買沈水性的飼料,否則飼料有沒有吃完都不知道。不知道你的鯉魚是養在魚缸中還是養在水池中?如果你是第一次養魚,我猜想應該是養在魚缸中吧!要把鯉魚養在魚缸中要比較大的缸子才會養得好,因為它會長得很大!最大的鯉魚身長可以超過1公尺,一般的鯉魚也可以長到50公分以上。鯉魚是吃得多也拉得多的魚類,如果養在魚缸中就要控制它的食量,否則很快就會使水質敗壞的,一般熱帶魚餵飼料多控制在5分鐘內吃完,鯉魚要控制在3分鐘內吃完才行。冬天或是水質太差的時候,會影響它的食慾!我覺得你的鯉魚應該是剛買回來對環境不熟悉,再加上你不知道該如何養它,你給它的水質條件可能很差,所以它沒有食慾!否則鯉魚是很貪吃的魚類,沒有道理不吃東西的!如果你養的不是提供食用的黑鯉魚而是錦鯉,還是養在水池中比較好,因為錦鯉的花紋多在背部,肚子是一片白色的,要從上向下看才會好看,養在魚缸從側面看比較不好看!只有黃金、白金、秋翠之類全身都有顏色的,才比較適合養在魚缸中。錦鯉有三大名門,分別為:大正、紅白、昭和,這三個品種通常是用來比賽的,當然和選美一樣,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所以一樣大隻的小錦鯉,不論是大正、紅白或是昭和,便宜的一尾50元,貴的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都有。錦鯉(鯉魚)是不怕冷的,即使寒流來襲,氣溫降到攝氏2~3度也沒有關係(你應該聽過臥冰求鯉的故事吧!),只要不要忽冷忽熱就可以了,所以養鯉魚不需要加溫,養魚的電費可以省一些。因為錦鯉吃得多也拉得多,所以過濾系統要比較強些,換水頻率也要比較高些,至少一星期要換三分之一的缸水(缸內有底砂的,至少一個月要用虹吸管清除底砂中污物一次)。鯉魚雖然身強體壯,但是換水也要注意,一定要換養過的水或是加過水質穩定劑的水,而且要加入缸中的新水和舊水水溫差最好不要超過兩度,否則魚有可能會受不了。所以要用幾度的水來養鯉魚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換水時新舊水溫度不要差太多就可以了。今天比較忙,先就你提的問題作一個簡單的回答,你有問題再po上來,我有空立刻回答!
參考資料 自己多年來的養魚經驗
2007-12-17 21:35:45 補充
釣到的鯉魚和錦鯉的飼養方法是完全一樣的鯉魚很溫順可以和很多種魚混養但是混養對象的體型不可以比鯉魚小太多因為鯉魚是雜食性的任何可以入口的東東它都會吃吃看所以太小的魚隻有可能會變成它的食物建議混養的對象魚(不需加溫的)有錦鯉.龍鯉.玉如意.體型較大的金魚等這幾種食性相同也都能耐低溫是非常好的混養魚種

以下的解說希望你會滿意
鯉魚的外型特徵、特色
*魚身略扁,背部灰黑色,腹部黃白色,魚咀旁邊有一對魚鬢。
魚體延長身軀圓,渾肚子突出,頭部中等大小吻部圓口小有二對鬍鬚背部為暗灰色,側面為銀白中帶有金黃色調,喜歡棲息在河川緩水區域的下層 。算是貪食的魚類 生命力強在低溶養的水域亦可生存 體型一般為15-30公分 最大超過一公尺 屬於中大型魚類。
鯉魚運動方式
周期式擺動法的第二群是以胸鰭或背鰭等身體中段來擺動以製造推力,其中有波動式與振動式兩類。波動式指的是生物胸鰭較大或有較長的背鰭或腹鰭時,將鰭作波浪式運動。而振動式的則見於有較大或較長的背鰭或腹鰭,以巨大的腹鰭與背鰭推進。
更多詳細資料請點此(作者:陳政宏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156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2年12月,360期,48 ~ 51頁(pdf檔)
雌雄鯉魚的區別在於腹部
*雄性鯉魚(俗稱「鯉魚公」)腹部較細小,魚肚末端的泄殖孔部分呈凹狀;
*雌性鯉魚(俗稱「鯉魚雌」)腹部隆大,泄殖孔凸出體外,呈紅色且圓。
鯉魚腹部內的囊形白色漿狀物,有促進男性荷爾蒙作用
*雌性鯉魚腹部的魚子,則有補益女性荷爾蒙作用。 喜歡吃鯉魚的人士不可不知。
鯉魚有海鯉和河鯉之分
海鯉體型較大,肉質亦較豐厚、但我們一般買到的,多屬河鯉,肉質較「腍」,不甚好吃、而且河鯉腥味和泥味較重,買回家後放水缸中養牠兩三天,可去掉部分腥味和泥味,吃來會可口一些。
以上文字引用
此文
鯉魚基本資料
魚種:鯉魚
學名:Cyprinus carpio carpio
英名:Common carp
俗名:鮘仔魚
大陸名:鯉魚
日名:コイ
體長:可達120cm
繁殖期:1-6月
分佈:台灣河川、水庫及湖沼等水域。
特色:民國50年前後,鯉魚是台灣最主要的淡水食用魚,鯉魚對環境適應力強 、繁殖力極大,1公斤左右的母魚,可產卵千萬粒以上,目前均以池塘養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