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石斑魚]




石斑魚為暖水性魚類,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 400 種,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成為養殖魚類發展相當迅速,在台灣則以鮭形石斑﹝E.salmonoides﹞、 青 點 石 斑 ﹝E.fario ﹞、 瑪 拉 巴 石 斑 ﹝ E.malabaricus ﹞、 帶 點 石 斑 ﹝ E.suillus ﹞、 老 鼠 斑 與 鱸 滑 石 斑﹝E.tauvina﹞等 ,而以帶點石斑及瑪拉巴石斑最受養殖戶喜愛。目前石斑魚開發的新品種有龍膽石斑和老虎斑,其在市場具有相當的潛力,是一種值得開發的養殖種類,而種苗來源是其一大問題,有待各界去克服。

瑪拉巴石斑與點帶石斑分布範圍甚廣,屬於沿近海域之品種,性喜棲於岩礁、海底洞穴、珊瑚礁或能隱蔽處,常在河川入海囗及沿岸礁岩處可發現,其幼魚常聚集於海島密佈之水域。為肉食性魚類又生性多疑,除非經過馴餌或在非常飢餓狀態下,否則不會浮上水面搶食,通常會等餌料下沉一段距離後才會游近吞食,並迅速游回隱蔽處,若遇餌料不適囗或鮮度不良,會有再吐出棄食現象,若遇激烈刺激或撈捕也易將胃中食物吐出。

名稱
產卵期
雌魚繁殖年齡
雄魚繁殖年齡
雌魚繁殖體型
雄魚繁殖體型
抱卵數
繁殖水質
瑪拉巴石斑
3~6月
3年以上之雌魚
8年以上之雄魚
40~45公分2.5公斤
60公分6公斤以上
3~6萬
水溫20~27℃鹽度30~33
老鼠斑
5~7月
3年
3~4年
1~2公斤
3~6公斤
5~38萬
水溫26~28℃鹽度30~35
點帶石斑
3~7月
3年以下之雌魚
8年以上之雄魚
40~45公分2.5公斤
60公分6公斤以上
3~6萬
水溫 22~28℃鹽度 30~33

(一) 、人工授精法: 挑 選 成 熟 度 佳 雌 雄 種 魚 , 注 射 性 腺 激 素 ﹝ HCG , 1IU / 克 魚 重 ﹞ 催 熟 , 通 常 在 打 2 ~ 3 針 後 便 進 行 擠 壓 採 卵 與 採 精 , 採 卵 後 行 乾 導 法 授 精 ,數 分 鐘 後 進 行 洗 卵 。 受精 卵 為 浮 性 卵 . 再 利 用 虹 吸 法 將 底 層 死 卵 移 出 。(二) 、自然產卵法: 經荷爾蒙催熟之種魚或已成熟之種魚移入產卵池中,讓其自然交配產卵。產卵池分小型池及大型池,小型池只需注水形成水流後,於出水囗處以收集網收集浮性卵,大型池則以水車製造水流再於水流方向尾端 架 置 U 形 集 卵 網 , 收 集 魚 卵 , 收集之魚卵需經過靜置分離,將下沉或末受精死卵移出。

(一) 魚花培育(受精卵~白身) 受 精 卵 以 止 水 打 氣 在 一 般 海 水 ﹝ 鹽 度 35ppt ﹞ 水 溫 27"C 左 右 時 約 24 小 時 可 孵 化 。石斑仔稚魚孵化後第三天卵黃囊被消耗殆盡開始索餌,投餵仔稚魚之惰形要依仔稚魚囗徑之大小、運動能力、消化器官和腺體發育程度選則合適餌料生物,也可利用稚魚孵化後天數及大小選用合適餌料,在投餵餌料生物需注意重疊餌料生物之調配,避免餌料生物間食物競爭。(二) 寸苗培育(白身~2寸苗)室內或室外培育石斑白身苗至2寸苗所需之管理為
1.
育苗池處理:室外土底育苗池先除污泥並曝晒池底,再注入海水培養魚苗之餌料生物;室內水泥池則沖洗池壁並消毒後注入乾淨海水。
2.
放養魚苗:先取數尾魚苗放養試水做觀察,過幾天如一切正常就進魚苗放養,同時藥浴以提高活存率。
3.
馴餌:定點投放可供躲避之物集中魚群以便馴餌,餌料以小型大肚魚苗或岩仔﹝蝦虎﹞最好,另下雜魚冷凍後再行切碎亦可,飼料大小以魚苗囗徑一半為宜,投餵次數每天 2 ~ 3 次,馴餌期間需注意水質變化。
4.
養分:石斑苗有殘食現象,在高水溫魚苗成長快,分養約 15 天一次.低水溫魚苗成長慢,20 ~ 30 天篩選一次,使用寸篩及寸二篩之白鐵篩仔將魚苗分成大、中、小三種規格,大型魚苗可放進養成池開始養成或出售。

養殖8~12個月即可達上市體型。

台灣目前養殖之石斑魚以點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與瑪拉巴石斑魚(E. malabaricus)為主,體長約3公分俗稱白身的石斑魚苗,1991年的產量估計為600萬尾,1995年則增加為2000萬尾。但俗稱二吋稚魚(體長6~7公分)1991年產量為400萬尾,1995年僅增至800萬尾,顯示石斑魚由白身蓄養至二吋稚魚仍有待克服的難題。在一般蓄養過程中,為避免殘食,需常篩選,但也因而造成緊迫及增加疾病感染機率。為改進蓄養效率,我們研發一套蓄養系統,利用水流及氣泡使糞便及殘餌易於快速流出,病菌害蟲不易滯留,而使水質維持良好並避免疾病感染,且不用篩選,同時水流又能刺激食慾,因此可提高養殖密度、蓄養活存率及加速成長。本系統利用直徑88cm高46cm之FRP圓形水槽蓄水200公升,架設開口在距池底1/3水位處之進水管,進水口接彎頭,彎頭內置打氣石(使溶氧快速均勻擴散,並藉氣泡將池底污物頂上排出),排水管位於中央用以控制水位並使排水自頂端開口流出。以此種設計之水槽9個,分別放養400~2000尾白身魚苗,投以中型毛蝦(俗稱赤尾青)及叉尾眶燈魚(俗稱大肚魚),經過26天蓄養後,成長為體長7.8~8.9公分,體重7.3~11公克的稚魚,活存率為64~88%。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點帶石斑魚(pinephelus coioides)仔魚之最適初期餌料,比較單獨或併投牡蠣受精卵、小型輪蟲(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以及極小型輪蟲(Brachionus sp.)的適用性。小型輪蟲大小為143~224 mm,平均182±21 mm,極小型輪蟲大小為122~176mm,平均154±13 mm。試驗結果顯示牡蠣受精卵及極小型輪蟲都適合作為過餌第一天(F1)的食物;在F1~F3期間僅投餵牡蠣幼生,魚苗成長不好;又在F1~F3階段,單獨投餵極小型輪蟲與併投牡蠣受精卵和極小型輪蟲,至F6的成長與活存在二種處理間僅有些微的差異;在F4~F15餵給同樣餌料時,F15的魚苗以在F1~F3時同時投餵二種餌料者較佳。魚苗的總脂肪酸、EPA、DHA含量以及DHA/EPA比均隨魚苗大小而變,且對應其所攝食餌料生物的成分。F15魚苗的總脂肪酸含量愈高者,成長愈快;DHA或EPA含量較高者,活存也較高。
  點帶石斑魚仔魚之適合初期投餌順序為:在F1~F3投餵牡蠣受精卵及極小型輪蟲,其後投小型輪蟲直到投餵豐年蝦為止,輪蟲必需以HUFA含量高的食物強化其營養。在孵化後必需添加微藻如擬球藻及東港等鞭金藻,並在投餵輪蟲階段維持藻濃度為100,000 cells/ml。若缺乏極小型輪蟲,從F2起投餵小型輪蟲。

赤點石斑魚(赤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kaara鑲點石斑魚(鑲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mblycephalus寶石石斑魚(寶石斑魚) Epinephelus areolatus青石斑魚(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awoara橙色石斑魚(布氏石斑魚) Epinephelus bleekeri點列石斑魚(點列石斑魚) Epinephelus bontoides褐石斑魚(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bruneus網紋石斑魚(密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hlorostigma點帶石斑魚(點帶石斑) Epinephelus coioides珊瑚石斑魚(黑駁石斑魚) Epinephelus corallicola細點石斑魚(細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cyanopodus小紋石斑魚(小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epistictus擬青石斑魚(擬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黑邊石斑魚(赤石斑魚) Epinephelus fasciatus棕點石斑魚(棕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六角石斑魚(六角石斑魚) Epinephelus hexagonatus鞍帶石斑魚(鞍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nceolatus寬帶石斑魚(寬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tifasciatus花點石斑魚(花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maculatus瑪拉巴石斑魚(瑪拉巴石斑魚) Epinephelus malabaricus黑點石斑魚(黑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melanostigma蜂巢石斑魚(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merra弓斑石斑魚(吊橋石斑魚) Epinephelus morrhua八帶石斑魚(間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octofasciatus紋波石斑魚(紋波斑魚) Epinephelus ongus琉璃石斑魚(琉璃石斑魚) Epinephelus poecilonotus清水石斑魚(清水石斑魚) 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玳瑁石斑魚(玳瑁石斑魚) Epinephelus quoyanus電紋石斑魚(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radiatus紅梢石斑魚(雷拖氏石斑魚) Epinephelus retouti半月石斑魚(霜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rivulatus七帶石斑魚(七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吻斑石斑魚(吻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spilotoceps南海石斑魚(南海石斑魚) Epinephelus stictus巨石斑魚(鱸滑石斑魚) Epinephelus tauvina三斑石斑魚(三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trimaculatus藍身大斑石斑魚(藍身大斑石斑魚) Epinephelus tukula波紋石斑魚(波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undulosus

沒有留言: